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现代养生》 > 2004年第5期
编号:11052570
养生的圭臬,健康的准绳(上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4年5月1日 《现代养生》 2004年第5期
     嵇康(224—263年),字叔夜,谯郡 (今安徽宿县西南)人。其先姓奚,会嵇上虞人因避怨而迁 , 有嵇山,家于其侧,故以嵇为姓。三国时期魏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音乐家。他出身贫寒,博学多才,与魏宗室有姻亲关系,故拜中散大夫,世称嵇中散。他为人放荡孤傲,与阮籍等六人常一起饮酒赋诗,史称“竹林七贤”。

    嵇康因崇尚老庄学说而参悟养生之道,信奉服食养生之说,所著《养生论》,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养生思想。

    《养生论》一文,从“形”与“神”的关系立论,提出:“导养得理,可以长寿”的观点。通过正反两面事例,论述了“神为主宰”和“修性保神”的重要。举例说明了养生的作用和不明养生的危害,分析了世人养生不能取效的原因,总结了善养生的方方面面。全文立意新颖,论据翔实,比喻贴切,寓意深远。实为养生之圭臬,健康之准绳。重读这篇文章,对借鉴先人养生经验,增加国民养生知识,指导、规范养生平台,大有裨益。

    “神为主宰”与“修性保神”

    作者从“形”与“神”的辨证关系着手,列举大量事例和比喻,论述了“精神为形体的主宰和修性保神”的养生方法,最终达到“形神相亲”的目的。

    一、精神为形体的主宰

    文章说:“夫服药求汗,或有弗获,而愧情一集,涣然流离。终朝未餐,则嚣然思食;而曾子衔哀,七日不饥。夜分而坐,则低迷思寝;内怀殷忧,则达旦不瞑。劲刷理鬓,醇醴发颜,仅乃得之;壮士之怒,赫然殊观,植发冲冠”。

    大意为:服药发汗,有的时候达不到目的,可是惭愧内疚的心情一旦涌上心头,就大汗淋漓。整个早晨不进食,就饥肠辘辘想吃东西,可是,曾子隐忍看丧亲的悲哀,七日还没有饥饿感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6334 字符